2025年6月,A股市场上演了一出冰火两重天的资金博弈大戏,与2024年10月8日那场史诗级的近5000只个股单日涨幅超9%的狂欢行情形成鲜明对比。彼时,上证指数高歌猛进,突破3674点,千股涨停,投资者热情高涨,券商加班加点开户,甚至有人不惜“打飞的”赴港抢筹,市场氛围仿佛回到了黄金时代。然而,仅仅8个月后,市场画风骤变,三大指数高开低走,早盘半小时成交额暴跌500亿元,全天预计缩量超千亿,技术指标RSI集体亮起“超买”红灯,沪指更达到72.3,创业板指也触及68.5。
市场情绪已达到临界点,6月26日的数据显示,虽然当日涨停股数量仍有72只,但炸板率飙升至28%,跌停股也增至3只。此前连板高歌猛进的个股,例如固态电池龙头诺德股份,在冲击7进8板失败后,尾盘上演闪崩,资金追高意愿明显减弱,市场风险情绪弥漫。
展开剩余71%资金流向呈现出明显的冰火两重天。防御性板块成为避险资金的港湾,银行板块单日净流入20.5亿元,工商银行股价更是创下历史新高;军工板块也获得15.3亿元资金加仓,中国重工股价同步刷新高点。然而,成长赛道则遭遇了集体抛售,半导体板块净流出28.7亿元,医药板块失血18.2亿元,新能源龙头宁德时代更被减持超过12亿元。
北向资金的操作也反映出这种分歧:沪股通加仓工商银行、招商银行,净流入6.8亿元;而深股通却抛售宁德时代、迈瑞医疗等高估值股票,净流出12.3亿元。外资对高估值标的的偏好逆转,预示着市场对后市的分化预期日益增强。
政策利好效应的边际递减正在发酵。备受关注的券商“T 0试点”迟迟未落地,但券商板块估值却已提前透支,国盛金控、湘财股份的动态市盈率突破50倍,逼近2015年牛市峰值。虚拟资产牌照落地也未能激起太大波澜,国泰君安国际虽然因牌照获批单日暴涨198%,但数字货币概念股四方精创、吉大正元却集体冲高回落,板块热度仅维持半天便迅速消退。
产业趋势也面临着现实的拷问。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陷入停滞,宁德时代的技术突破迟迟未现,产业链呈现出“利好兑现即下跌”的特征。AI算力需求的预期也遭到证伪,高通汽车技术峰会未能释放超预期信号,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单日遭抛售5.09亿元,板块估值回落至2024年的水平。原定7月发放的1380亿元“以旧换新”补贴因财政审批延迟,消费刺激政策也显现乏力,家电龙头格力电器单日下跌2.3%;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触及45%瓶颈,比亚迪、浙江世宝也遭到机构减持。
A股市场日成交额虽仍维持在1.6万亿元高位,但资金集中度显著下降。非银金融和计算机板块吸纳了近半数增量资金,单日分别流入123亿元和67亿元;而电子元件、医药生物等板块则成为抛售重灾区,净流出28亿元和18亿元。这种“单极化”的资金流向难以持续,历史经验表明,当资金过度集中于少数板块时,一旦流动性收紧或预期转向,极易引发多米诺骨牌式的市场坍塌,2024年10月9日恒生指数单日暴跌2300点,上证指数次日暴跌6.62%,创业板指重挫10.59%的惨剧便是前车之鉴。
目前上证指数在3460点附近震荡,3400-3460点区间累积了大量套牢盘,3500点整数关口被机构视为“高压防线”,突破3500点需要增量资金持续入场消化抛压,以及企业盈利拐点确认,但当前成交量已触及1.6万亿元瓶颈,进一步放量空间有限;而2025年一季报显示,非金融企业ROE仍在下降,盈利修复至少要等到三季度。
面对当前市场胶着局面,机构观点分歧加剧。部分机构认为当前缩量震荡是“空中加油”,A股仍处年度级别马拉松行情的起点;但更多声音则提示风险,认为2025年上半年估值必有颠簸,甚至警示春季躁动后的回落陷阱。市场用脚投票的迹象已现,融资余额增速从3月的峰值40%降至5月的-12%,杠杆资金撤退明显;ETF份额逆势增加,仅6月华夏科创50ETF净申购超50亿份,避险情绪悄然升温,市场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。
"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优邦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